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张鑫义:匠心筑梦 创新领航

2025-06-12 20:0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走进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株洲机务段“张鑫义创新工作室”,一张泛黄的机车电路图首先映入眼帘,不同颜色的修改笔迹如同时间的年轮,记录着每一次技术攻坚的艰辛与荣耀。

2025年6月11日,整备车间职工正进行无电区牵引作业。 许彬 摄

这张电路图,见证了张鑫义个人成长,也是他带领团队不断攀登技术高峰的缩影。手握机械电子工程硕士学位的张鑫义,在2009年选择从机车学员这一基层岗位起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白天,他跟随师傅在铁道线上摸爬滚打,学操纵、钻车底、查电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夜晚,他则沉浸在机车图纸的世界里,直到深夜。这份对技术的痴迷与执着,让他在短短五年内,就在2014年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冠军,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技术能手”之一。

2024年,面对株洲货机整备场牵车作业长期依赖外接电源的行业难题,张鑫义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带领团队投入到了技术攻关中。他深知,传统的牵车作业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张鑫义带领团队深入现场,对牵车作业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发现,外接电源的使用增加了作业的复杂性,还容易导致电路故障和安全事故。针对这一问题,张鑫义提出了“无电区牵引作业法”的构想,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牵车作业的独立化和智能化。

经过六个月的艰苦努力,张鑫义和他的团队终于完成了技术突破。他们开发出了“无电区牵引作业法”,通过蓄电池智能管理技术实现了移动终端操控,集成驾驶室无线控制系统将传统五人协作简化为单人操作,配套自主设计的智能收线装置更是让作业效率提升了40%。这一创新成果不仅解决了长期依赖外接电源的问题,还构建了“车道确认-入库整备-起点牵车-过程监控-出库联锁”五重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了牵车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重要的是,这项革新成功将单套设备成本从60万元压缩至30余万元,其普适性解决方案更是形成了可复制的技术标准,为铁路行业的安全生产和成本控制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鑫义深知,技术创新只是提升铁路安全生产水平的一个方面,人才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他独创了“三维进阶”培养体系,从基础期的“手把手”带教,到提升期的“场景化”实训,再到精进期的“项目制”攻坚,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团队成员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张鑫义的悉心指导下,近五年来,工作室走出了7名省级技术能手,他们不仅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更在防洪防汛、重点运输等关键时刻挑起了大梁。

此外,张鑫义还非常注重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他撰写的《HXD3C型电力机车对标停车方法探讨》发表于核心期刊《铁道技术监督》,并系统总结出《先进工作法》画册,涵盖“节能操纵法”“监控超速解锁三招”“走行部高效检查法”等核心技术。这些成果在全局推广应用后,有效提升了作业效率30%,事故率下降了15%,为铁路安全生产注入了强劲动能。

张鑫义常说:“每个螺丝都有故事,每次异响都是考题。”在他看来,铁路事业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无尽的创新空间。

(来源:中国网 作者:许彬)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