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听漏“金耳朵”

2025-04-22 11:0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铁路运输离不开供水工作。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房建公寓段阜阳房建给水车间阜阳给水运维工区的职工们竖起一双“金耳朵”,对地下水管进行听诊,为深埋地下给水管道“把脉问诊”。

对地下水管进行“听诊”。杨飞 摄

“叮铃铃……”4月20日8点10分,阜阳给水运维工区接到一个紧急抢修电话:“车间生产监控中心远传水表数据异常,阜阳站区给水管网可能存在漏点,请及时排查故障。”

8点30分,工长张浩带领职工赶到阜阳站区。张浩有一双“金耳朵”,只见他躬身进入水表井中,将绳子的一段系在管道上,用力拽紧绳子,俯身侧头,皱起眉头仔细“听诊”。他运用“听音检漏”的方法,通过听漏棒与听漏仪等专业仪器设备,聆听从地下深处传出的声音,每隔几米他就要停下来,驻足在管道旁,仔细分辨管道的震动声、漏水的溢出声、砂石间的碰撞声以及漏水搅动周边砂石的噪声。

14点10分,经过排查后发现了疑似漏点,在双层混凝土的路基下,要精准定位必须采取钻探作业。工区职工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钻通10余个探洞,分毫不差地找到了漏点。此时,他们的手磨出水泡,最终排查出2处漏点。

多年来,通过无数个现场探听、案例推敲、经验倾囊相授,阜阳给水工区职工在听漏方面成了行家里手。“听漏最重要的是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声音库,针对不同的直径、材质的管材听足够多的漏点,对‘声音’反复学习,直至一听声音就能判断出是什么类型的漏点。”张浩说。

但是,传统听漏方法也有失灵的时候。例如,长时间漏水后,漏水点可能会形成水泡隔绝了声音,这时候再怎么听,耳边也不会有动静。“我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地面上都是水,就是找不到漏点。”张浩说。对于这个难题,张浩和同事们很快找到了办法,创新推出了“余氯比色法”定位漏点,“自来水含有氯,我们在漏水段找到含氯最高的点,大概就能找到漏点。”

“水在哗哗地流,不把漏点找出来,就是浪费!千难万难也要找到,这是我们的使命。”张浩说。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卫东 张禹泽)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