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时评:长三角高铁票改,一体化惠民新引擎

2025-04-03 09:1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3月20日,长三角铁路推出11款新型票制产品,覆盖徐连高铁、宁杭高铁等5条干线,以“梯次折扣+灵活选择”为核心,最低6.2折的优惠力度和多样化的使用规则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改革不仅是铁路部门对“人民铁路为人民”理念的深化实践,更是长三角一体化交通服务创新的重要突破。通过降低出行成本、提升通勤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新型票制产品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协同与民生福祉提升的“杠杆”,为长三角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注入新动能。

服务创新直击焦点,民生福祉显著提升。新型票制产品的最大价值在于精准匹配高频出行需求,化解传统票务的“刚性束缚”。新增的10次/30日、15次/30日等10档定期票,填补了原有60次/30日与20次/90日产品之间的空白,覆盖从周通勤到月通勤的全场景需求;而计次票可预约行程数从4次增至10次,大幅提升灵活性与容错率。以南京南至杭州东二等座为例,购买30次/30日定期票可节省500元,日均成本下降14%,60次/30日产品更可省2000元,降幅达29%。这种“高频次低单价”的模式,让双城生活者不再受制于单次购票的高昂成本,真正实现“通勤如公交”的便捷体验。此外,未使用全额退款、免收退票费等规则,更体现了铁路服务从“管理本位”向“用户本位”的深刻转变。

经济要素加速流动,区域协同再添活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互通。新型票制产品通过降低跨城出行门槛,直接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高效流动。例如,商务差旅者可借助10次/90日计次票灵活安排短期项目,企业人力成本随之降低;旅游产业链则受益于“高铁+周末游”模式,杭黄高铁沿线民宿因便捷交通实现客源倍增的案例便是明证。更深层次看,铁路服务的“普惠化”正与区域产业布局形成共振——沪苏通铁路定期票推动上海与南通“同城化”,宁杭高铁“月票”促进南京与杭州创新资源互通,高铁网络逐渐从“物理连接”升级为“价值纽带”。

智慧铁路提质增效,现代化转型步伐加快。新型票制产品的落地,亦是铁路数字化转型的缩影。通过12306系统升级,用户可在线完成购票、预约、改签全流程,席位分配从“人工抢票”转向“智能调度”;刷证乘车、电子客票的普及,则大幅简化进站流程,使“随到随走”成为可能。技术赋能的背后,是铁路运营逻辑的革新:从“车次为中心”转向“用户为中心”,从“单一票务”转向“生态服务”。例如,系统可根据客流动态调整票源分配,高峰期引导预约、平峰期开放刷证,既保障用户体验,又提升运力利用率。这种“数据驱动”的模式,为铁路未来探索动态定价、个性化推荐等高级服务奠定基础,标志着中国铁路从“规模扩张”迈入“质量跃升”的新阶段。

长三角铁路新型票制产品的推出,看似是票务规则的微调,实则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具象化呈现。它既是民生工程的暖心之举,也是经济协同的创新之策,更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务实之笔。从“绿皮车”到“刷证乘高铁”,从“单次购票”到“周期套餐”,中国铁路用一张张“小票”书写着“大服务”的篇章。随着“四网融合”的推进与智能化服务的深化,长三角铁路必将以更高效的运输网络、更普惠的服务体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轨道样本”。

(来源:中国网 作者:侯利彬)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