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漫评:“流动的文明长廊”写下“春之诗行”

2025-04-03 09:1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清明时节,高铁列车载着对春日的期许飞驰于青山碧水间。沪昆线上,复兴号穿越油菜花海,金色涟漪与银色车影共舞;西成高铁窗外,秦岭山麓的辛夷花如紫霞流淌,与车厢内轻声交谈的旅客相映成趣。当“中国速度”与“中国温度”在花季相遇,流动的车厢不仅铺就了赏花之路,更串联起一幅文明交融的春日长卷。

文明出行,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在这钢铁铸就的“地上银河”中,有人用耳机隔绝喧哗,在静音车厢里品读“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意境;有人轻放座椅靠背时颔首致意,暗合古人“揖让而升”的风度。这些细微之举,实则是千年礼乐文明在当代的鲜活注脚。从《礼记》中“入国不驰,入里必式”的礼仪规范,到唐宋文人“游必以时,行必有礼”的雅集传统,中华文明自古便将出行视为修身养性的实践。铁路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旅客文明出行,在车站和列车上设置文明宣传标语和提示,倡导旅客遵守乘车秩序,爱护公共设施,保持车厢环境卫生。

文明出行,是维护公共安全的共同治理。清明假期,铁路客流量剧增。据有关数据显示,自3月20日发售清明假期车票以来,截至3月28日9时,铁路部门已累计发售清明假期车票2189.3万张。从古驿站“夜行举火”的安全训诫,到《唐律疏议》中“车马喧阗者杖八十”的秩序守护,公共安全始终是文明出行的根基。而文明出行需要双向奔赴,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身素质的体现。我们应该在公共场合遵守规则,以文明的行为为自己和他人营造一个安全、有序、温馨的出行环境,让文明之花绽放于社会共建的土壤。

当高铁翻山越岭,窗外忽现连片怒放的花海。这一刻,钢铁与鲜花、速度与敬畏、现代文明与古老自然达成了完美和解。清明赏花路上,高铁载着春天奔向远方,每个人都是文明火种的传递者,让我们留下的是比花香更隽永的文明印记。

(来源:中国网 作者:匡俊吉 周彦超)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