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中国正以创新服务回应老龄化社会挑战
当Y950次银发旅游专列从乌鲁木齐站鸣笛启程,这不仅是一场跨越南北疆的赏花之旅,更像是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中国适老化服务转型的大门。在高铁飞驰的时代,新疆铁路部门反其道而行之,用一列低速慢火车重新诠释了“老有所游”的内涵,为银发经济注入了流动的诗意。
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96亿,占总人口的21.1%,老年人已经在中国人口结构中占据较大比例。而随着社会福利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政策的出台,曾被视为消费市场“边缘群体”的老年人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银发经济也由夕阳产业转为朝阳经济。新疆铁路部门开行的银发旅游专列体现的正是中国社会对银发群体认知的转变。
银发旅游专列上的细节处处藏着时代温度。可调节高度的无障碍卫生间、配备慢性病应急药箱的医疗角、用维汉双语播报景点历史的列车员……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动,实则是服务理念的颠覆性重构。当健康检查的繁琐被智能健康手环的实时监测功能悄然抹平,当候车大厅的轮椅通道与南北疆的杏花沟无缝衔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铁路服务品质升级,更是铁路对“优雅老去”这一社会命题的深度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流动养老”实验正在重塑旅游经济的底层逻辑。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旅游消费年均增长超过20%,但适配产品供给不足30%。新疆铁路以“坐着火车游新疆”为突破口,将候鸟式迁徙的养老模式转化为乘车慢行赏花的逆向旅游,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健康养老福利。如今,列车员变身旅行顾问、餐车供应低糖套餐、沿途车站开设老年健康讲堂,传统旅游场模式正在被铁路重新定义。
随着银发旅游专列不断开行,当列车上的智能手环与医疗大数据平台实时联动,当车站的适老化候车区与城市无障碍设施形成闭环,我们正在见证适老化服务从“场景化”向“全生命周期”的跃迁。面向2035年深度老龄化社会,新疆铁路部门用行动证明,真正的适老化不是简单的产品改良,而是要以开行银发旅游专列的实际行动,将关怀细化到每位老人的血压波动与情感需求。
从“人生七十古来稀”到“银发专列越千山”,中国正以创新服务回应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当铁轨延伸向远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老年人追求幸福的脚步,更是一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银发力量”。未来,铁路部门必将开行越来越多的银发旅游专列,载着老人们去往曾经向往的诗和远方,在优雅从容中书写夕阳红幸福篇章。
(来源:中国网 作者:颉美晨 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