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货运班列推动“两湾”联动上新台阶
近日,首趟广西南宁至粤港澳大湾区铁路货运班列从南宁国际铁路港发车。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为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这趟货运班列首先带来的是物流成本的显著降低。以往,南宁发往粤港澳大湾区的货物多依赖公路运输,成本居高不下。铁路运输则展现出运量大、时效快、货损低的优势,广西铁捷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铁路集装箱运输相较于公路,每车货物能减少两三千元的物流成本。成本的降低,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利润空间的拓展,能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环节,提升自身竞争力。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班列的开通搭建起了“两湾”之间产业协同的桥梁。广西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特色产业,如农产品、有色金属等,而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高端制造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货运班列的常态化运营,让广西的特色产品能够更便捷、高效地“走出去”,融入大湾区的产业链,为大湾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和基础产品。同时,大湾区的先进产能、技术和资金也能够借助这一通道“引进来”,辐射北部湾市场,推动广西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广西的传统制造业可以在大湾区先进技术的加持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化、智能化的转变。
班列的开通是广西“大通道战略”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化交通网络。西江航运干线贵港以下航道全线通航3000吨级船舶,平陆运河工程稳步推进,南宁机场国际货运航线覆盖东盟10国。如今南宁至粤港澳大湾区货运班列的开行,进一步完善了这一交通网络体系,使广西从单纯的地理通道向功能枢纽转变。通过中越跨境班列、海铁联运等方式,广西能够将货物分拨至东盟市场,形成“大湾区—广西—东盟”的贸易闭环,在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首趟南宁至粤港澳大湾区货运班列的鸣笛启程,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它不仅承载着货物的流通,更肩负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任。相信随着班列开行频次的增加和货运产品的不断丰富,“两湾”之间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共同书写区域协调发展的精彩篇章,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发展画卷。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洪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