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时评:中老铁路持续赋能区域互联互通
自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截至今年3月28日,累计开行旅客列车7.1万列,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这条连接中国昆明与老挝首都万象的国际铁路,正迎来越来越旺的“人气”。
中老铁路,这条全长1035公里的钢铁巨龙,自开通运营以来,便以雷霆万钧之势,为区域互联互通注入磅礴动力,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熠熠生辉的典范之作。
在客运领域,中老铁路客流量蒸蒸日上。5000万人次客运量,中老铁路如同一座流动的友谊桥梁,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紧密相连。中国游客借此领略老挝的异域风情,东南亚游客也踏上中国大地感受华夏文明的魅力。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春运期间,磨憨铁路口岸验放入出境游客达4.2万人次,同比增长49%。自中泰两国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生效,磨憨铁路口岸验放泰国籍人员累计超1.5万人次,同比增长超86% ,铁路沿线酒店入住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朝赏勐腊热带雨林、暮游琅勃拉邦古城”的跨境生活圈成为现实,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融。
货运方面,中老铁路同样成绩斐然。跨境货物列车每日开行数量从开通初期的2列迅猛增加到目前的18列,“澜湄快线”累计开行1670余列。截至2025年1月2日,累计货物运输总量突破5000万吨,累计运输跨境货物达1158万吨 。曾经,老挝的水果运往中国耗时久、成本高;如今,借助中老铁路,运输时间大幅缩短,成本显著降低,不仅果农收益增加,还推动了老挝经济作物的多样化发展,榴莲等高附加值作物得以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配件、光伏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和日用百货等跨境电商包裹,也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进入老挝。货物的双向高效流通,极大地推动了老挝沿线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中老铁路沿线的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累计吸引9国的154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超20亿美元,提供约8000个就业岗位;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集合四大产业集群,2024年生产总值达20.68亿美元,同比增长7.3%。
中老铁路以其强大的运输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让沿线国家在互联互通中同享发展机遇,在合作共赢中实现共同繁荣,其持续释放的赋能效应,必将为区域发展带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来源:中国网 作者:苏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