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江苏:一列高铁串起诗画江南的千年文脉
3月29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水韵江苏”主题旅游列车首发。当高铁列车披上“水韵江苏”的文化外衣,当车厢化作流动的江南画境,一场关于速度与诗意的对话,正在长三角的轨道上悄然展开。
“水韵江苏”主题旅游列车分A、B线,A线为南通站与上海虹桥站往返开行,B线为上海站与徐州东站往返开行。这趟主题旅游列车不仅串联起江苏13个设区市的旖旎风光,更以“快旅慢游”的新模式,激活了文旅融合的一池春水。它告诉我们:高铁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承载文化基因、赋能区域发展的时代动脉。
移动的水乡文化展馆。走进“水韵江苏”主题列车,仿佛踏入一座移动的水乡博物馆。车厢即展厅,盐城站的“湿地精灵”车厢内,麋鹿、丹顶鹤、勺嘴鹬在滩涂间“翩跹起舞”;徐州站的汉文化车厢,五省通衢牌坊、苏公塔、S型玉龙佩等元素,让乘客“穿越”回楚汉风云。车窗上,通过智能技术让长江江豚逐浪、太湖烟波浩渺的景象跃然眼前。非遗活态传承,列车上,宜兴紫砂匠人现场展示“拍打成型”技艺,苏州缂丝传承人指尖舞动经纬线;扬州评弹的吴侬软语与徐州琴书的乡音,在车厢内交织成文化交响曲。这种“沉浸式预热”,让旅途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课堂。数字赋能体验,扫描座椅上的二维码,乘客可获取沿线景点“一键游”攻略;VR眼镜中,南京夫子庙的灯会、苏州园林的四季更迭,在碎片时间里构建出“诗与远方”的预体验。
水脉织就的“快旅慢游”网。“水韵江苏”主题列车以“两纵两横”水网为骨架,设计出A、B两条黄金通道,其中:A线(南通-上海虹桥):聚焦江海明珠南通与上海虹桥的双向互动,串联盐城、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连云港,形成“江海河湖”交融的景观长廊。乘客可晨看南通濠河日出,午品扬州三头宴,夜游苏州平江路,体验“一日跨三城”的便捷。B线(上海-徐州东):串联苏州、南通、盐城、淮安、宿迁,经停阜宁、建湖、东台等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这条线路既是苏北文化重镇与江南水乡的“情感纽带”,也是“同城效应”与“全域旅游”的共振带。乘客可探秘盐城黄海湿地的“吉祥三宝”,访徐州汉文化景区的千年汉墓,感受南北文化的交融碰撞。
从“运输工具”到“文旅IP”的蜕变,“水韵江苏”列车正以精细化服务重塑旅游价值链,推出“银发族”慢节奏深度游、“亲子游”跳板式体验、“研学游”主题线路,满足不同客群需求。乘客可扫码订购镇江香醋、碧螺春茶等地理标志产品,到站后由物流直送酒店;集齐沿线景点打卡章,可兑换非遗手作盲盒。列车多语种导览系统收录水乡故事国际版,盐城站设海外游客服务中心,助力“水韵江苏”走向全球。这种“政企联动”模式,让高铁成为推广江苏文化的“超级IP”。
文旅影响: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主题列车的开行,正在重构江苏文旅经济版图,768个春季主题文旅活动、601项惠民措施密集推出,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可持续机制。盐城荷兰花海的郁金香季、徐州汉文化景区的研学游,因高铁通达而客流激增。高铁让苏北革命老区搭上发展快车,徐宿淮盐铁路开通后,沿线城市GDP年均增速较建设前提升1.8个百分点。连云港的海滨风光、宿迁的项王故里,因“高铁+文旅”模式焕发新生。
“水韵江苏”主题旅游列车,既是一列开往春天的列车,更是一列驶向未来的方舟。它以高铁为笔,以水乡为墨,向世界介绍“水韵江苏”,高铁列车成为流动的“江苏名片”。在长三角大地上书写着文旅融合的新篇章,当车轮与碧波同频共振,当速度与诗意交融共生,这趟列车正载着江苏的千年文脉,驶向更加璀璨的未来——那里有诗,有远方,更有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来源:中国网 作者:刘晓光 肖雄 图片:秦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