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长三角铁路清明小长假运输,暖心提效双驱动

2025-03-28 10:4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清明时节雨纷纷,踏青祭祖的传统与春日出行的热情,在长三角这片经济热土上交织成一幅流动的民生图景。随着长三角铁路2025年清明小长假运输方案的正式出台,一张以科学调度为经、暖心服务为纬的出行网络正徐徐展开。这一方案不仅是对周期性客运高峰的精准应对,更是铁路系统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治理智慧结晶。

运力调配:精准应对出行高峰的“绣花功夫”

清明小长假期间,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60万人次,日均客流达352万,同比增长6.8%。面对如此庞大的出行需求,长三角铁路部门亮出了“组合拳”:

增开列车疏堵点:在春游运输已增开29对列车的基础上,再安排50对临客列车,总开行对数达1450对。直通方向覆盖青岛、威海、郑州等中长线,管内列车加密上海至徐州、合肥等短途区间,动态调整运力如同“活水润物”。

科技赋能提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客流趋势,对热门线路如京沪、沪昆等采取动车组重联、长编组运行,日均运能提升超20%。南京站增开9对临客、杭州站加开14.5对短途列车,均以“需求导向”实现运能精准投放。

应急保障兜底线:制定加开图外临客、普速车以卧代座等预案,确保大客流下“走得了、走得好”。这种“平时备战、战时从容”的治理逻辑,体现了铁路系统应对突发客流的科学管理能力。

服务升级:科技向善与人文关怀的双向奔赴

铁路服务的温度,藏在购票流程的每一个细节里:

技术破壁提体验:12306客户端推出“购票信息预填”“候补订单扩容”等功能,旅客可提前锁定车次、席别,开售时一键提交,告别“手速比拼”的焦虑。更明确第三方“加速包”无效,所有购票请求统一排队,用技术捍卫公平。

适老化服务显温情:4月1日起,60岁以上常旅客会员乘车获15倍积分,积分可抵现;推广“重点旅客预约”功能,为行动不便者提供全程协助。这些举措让铁路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成为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细节关怀见匠心:上海虹桥、杭州东等站设置免费充电吧台,179个车站候车室配置扫码充电扶手,解决旅客“电量焦虑”;提醒旅客关注双车站城市信息,避免误乘……服务颗粒度之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

区域联动:高铁经济激活发展新动能

铁路网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长三角的出行版图:

文旅线路“串珠成链”:首趟赏花专列G7006次串联无锡鼋头渚、苏州周庄,“三天两晚”行程让“快旅慢游”成为可能;婺源、黄山等赏花热点因高铁直达客流激增,传统景区压力得以分流,新兴目的地迎来机遇。

经济效应“多点开花”:扬州新增5对列车,带动餐饮住宿升级;苏北盐城、连云港依托高铁接入,将生态湿地、海滨资源转化为文旅竞争力。铁路不仅是“流量”载体,更是区域均衡发展的助推器。

多元需求“一网通达”:体育赛事、演唱会等新型出行需求被纳入运力规划,如上海、杭州的大型活动吸引周边客流,铁路以“弹性运能”匹配多元场景,推动“高铁+文旅IP”跨界联动。

清明出行,既是追思故人的旅程,亦是丈量时代的脚步。长三角铁路2025年清明小长假运输方案,以运力之网织就民生之暖,以科技之力赋能治理之智。当高铁穿梭于江南水乡与都市丛林,它不仅承载着千万人的归途与远方,更以“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生动实践,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这场春日里的出行交响曲,终将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来源:中国网 作者:肖雄)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