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钢铁动脉”托举春日经济绽放新活力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截至3月25日,铁路部门已累计发售清明假期车票1613万张,民众踏青祭扫、探亲旅游的出行热情持续升温。清明出行热潮背后,是一幅人流、物流、文化流交织的繁荣画卷,更映照出一个流动不息、奋斗不止的中国。
复兴号穿梭在西成高铁绚烂的花海之中。柯玉岗 摄
科学调度织密网,畅通春日出行路。清明假期作为春节后的首个小长假,短途出游、探亲需求集中释放,考验着交通系统的应变能力。铁路部门多措并举,铁路部门依托大数据分析,动态增开列车、优化票务机制、推广候补购票。以南宁铁路部门为例,在三月三、清明双节叠加期间增开千余趟临时列车,加密热门区段发车频次,让“千里归途一日还”成为现实,更以“铁路速度”回应群众期盼。
服务升温添暖意,细节之处见初心。运力是基础,服务是内核。铁路部门从“积分优待老年人”到“适老化界面升级”,从重点旅客预约到120个车站便捷换乘网络构建,线上线下双线发力,让“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承诺落地有声。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出行效率,更以人性化关怀传递民生温度,让旅途成为融入暖意的“幸福通道”。
高铁赋能产业链,春潮涌动百业兴。飞驰的列车串联起“春日经济”的无限可能。便捷的高铁让“快闪式”赏花踏青成为现实,京津冀、粤港澳、成渝等2小时高铁圈内,游客奔赴正定古建、成渝“火锅赏花线”等热门景点;春菜、露营等业态借势升温,农旅融合产业链加速延伸。高铁与文旅的“双向奔赴”,催生了“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消费新场景,更以“流量”撬动“留量”,为沿线城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窗口。
钢轨跃动向新行,万里山河绘春图。从“清明风起杏花香”的文化传承,到“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奋进姿态,高铁网络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托举起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当复兴号穿梭于绿水青山间,流动的中国正以永不停歇的节奏,奔向产业兴、百姓富、文化美的春天。
(来源:中国网 作者:叶依竹 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