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时评:芜湖中欧班列首发激活开放发展新引擎

2025-03-27 09:0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3月25日,两列分别装载165辆和261辆国产自主品牌商品车的中欧、中亚班列从芜湖塔桥多式联运基地鸣笛启程,标志着芜湖首次实现国际班列“双首发”。这不仅是安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里程碑,更折射出中国内陆城市依托“一带一路”深化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壮志雄心。

铁路物流网络升级,构建高效多式联运新体系。从铁路视角看,此次班列开行的核心突破在于多式联运体系的成熟运作。芜湖塔桥基地作为皖南最大铁路物流枢纽,一期工程投用仅5个月便实现国际班列首发,其6条专业化作业线(如商品车、集装箱作业线)的协同运行,展现了“公转铁”“散改集”模式的高效性。例如,中欧班列采用集装箱运输,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境,全程9300公里仅需16天;中亚班列使用JSQ型专用车厢,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后12天可达阿拉木图。相较传统接续运输,效率提升10%、成本降低8%。这种“定制化”运输方案,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更通过“点到点”直达模式减少中间环节,为汽车、光伏等高附加值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物流通道。 

产业赋能,铁路经济与区域产业链的深度耦合。从产业视角看,班列开行的深层意义在于其对区域产业链的精准赋能。芜湖及周边已形成以汽车制造为龙头,家电、光伏、建材等多产业集聚的格局,货物年外运需求超千万吨。此次班列运载的不仅是商品车,更有汽车零配件、光伏板、洁具等“芜湖制造”代表产品,直接服务于奇瑞、美的等本土企业“出海”需求。铁路物流的规模化、常态化(未来每月6-7列)开行,将加速区域产业从“生产集群”向“贸易集群”升级。例如,商品车运输成本降低8%,意味着企业可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而12天抵达中亚的时效,则让“安徽造”在中亚市场的竞争力显著提升。这种“以运促产、以产兴运”的闭环,正是现代物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典范。 

开放格局,铁路枢纽重塑区域经济地理版图。从城市发展视角看,班列首发标志着芜湖从“区域节点”向“国际枢纽”的跃迁。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芜湖依托塔桥基地的区位优势,正推动“陆水空”三港联动,目标是成为安徽向海而兴的“最大出海口”。国际班列的开通,不仅强化了芜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纽带,更通过海铁联运项目将内陆腹地与沿海港口无缝链接。这种“枢纽经济”的崛起,将吸引更多跨国物流、供应链企业落户,形成“以物流引产业、以产业聚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芜湖中欧中亚班列的“双首发”,看似是两列火车的启程,实则是内陆城市开放逻辑的深刻变革。它用钢轨丈量出从“内陆”到“前沿”的距离,用效率诠释了“枢纽即竞争力”的现代经济法则。随着每月6-7列国际班列的常态化运行,以及海铁联运等项目的拓展,芜湖不仅将成为长三角西翼的物流高地,更将为中国内陆城市探索开放型经济提供“芜湖样本”。这列火车承载的不仅是货物,更是一个城市、一个省份乃至一个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破浪前行的决心与智慧。

(来源:中国网 作者:侯利彬)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