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时评:文明出行,让清明时节更“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既是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肃穆时刻,也是拥抱自然、踏青赏春的美好假期。在这个特殊时期,人员流动频繁,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方式,承载着众多旅客的出行需求。文明出行,不仅彰显个人素养,更是维护铁路秩序、保障出行安全的关键。
文明出行,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清明文化底蕴深厚,蕴含慎终追远、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祭扫过程中,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在铁路沿线随意焚烧纸钱,不仅污染环境,还严重威胁铁路运行安全。《论语》讲:“礼之用,和为贵 。”我们应传承文明祭扫理念,采用鲜花祭祀、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等现代方式缅怀先人。像在铁路站点周边,设置专门的文明祭扫宣传点,引导旅客文明追思,既能寄托哀思,又能守护铁路周边环境,让清明回归纯净本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文明出行,也是对交通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维护。清明假期,铁路客流量剧增。在铁路出行时,遵守秩序至关重要。候车时应在指定区域排队,不越过安全黄线;上车时有序检票,不插队推搡;乘车过程中,爱护车内设施,保持车厢整洁,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只有人人遵守铁路乘车规范,才能营造安全、有序、温馨的出行环境,让大家顺利抵达目的地,尽情享受清明假期。
当清明的微风轻拂,铁路线上列车飞驰,载着人们奔赴思念与春光。让我们将文明深植心间,于缅怀中坚守传统,在出行里彰显素养,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传递文明的征程,每一次追思故人都满含纯净与敬意。如此,清明的意义将在文明的润泽下愈发深沉,岁月的脉络也会因这一份坚守,于时光中镌刻下温暖而美好的印记,让文明与清明同行,共绘春日里至善至美的人间图景。
(来源:中国网作者:王堃 周俊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