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时评:春风作伴乘高铁 一列车厢载江南

2025-03-19 10:4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春水初生,草长莺飞。3月14日,G7006次列车从上海站缓缓驶出,载着满车期待奔向姑苏城外的烟柳画桥、太湖之畔的暗香疏影。这趟长三角今春首发的"赏花专列",不仅是一场"开往春天的约会",更是一幅"轨道上的长三角"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

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行驶。刘华明 摄

一列火车载江南,当乘客在车厢内聆听苏州评弹的吴侬软语,透过车窗望见无锡鼋头渚的漫天樱花,铁路早已超越交通工具的单一属性,成为文旅深度融合的"移动体验馆"。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2023年通过高铁出行的游客占比达62%,"高铁+文旅"模式正重构区域旅游生态。这趟专列上,铁路部门与文旅机构联手打造的"昆曲车厢""园林讲解"等特色服务,让旅客在旅途中就能沉浸式感受江南文化,实现"车行千里路,文旅零距离"。

一条轨道通四方,从上海站到无锡站,126公里的铁路线串联起3座万亿GDP城市。这条轨道不仅是地理意义的连接线,更是要素流动的"黄金通道"。苏州阳澄湖的时令美食、无锡惠山泥人等非遗手作,通过高铁"当日达"服务进入上海市民餐桌和客厅;上海的设计人才、创新技术,也随着每日数百趟列车驶向长三角腹地。正如乘客王女士所言:"早上在陆家嘴开会,中午到平江路品茶,这样的双城生活过去难以想象,如今已是日常。"

一张路网联民心,长三角铁路里程突破1.5万公里,1小时通勤圈覆盖区域内90%地级市。密集如织的铁路网背后,是三省一市打破行政壁垒的深层协作:统一票务系统实现"一码通行",联合调度机制保障跨省班次无缝衔接,环境联防联治让沿线青山绿水常在。在太浦河特大桥上疾驰而过的列车,见证着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从"各管一段"到"共治一河"的治理变革,这正是长三角一体化最鲜活的注脚。

一片匠心守初心,列车座椅扶手上的盲文指引、无障碍车厢的贴心设计,细节处彰显"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近年来,长三角铁路实施多个大型车站的适老化改造,开行公益性"慢火车",用"均等化服务"托举起民生温度。当G7006次列车驶过阳澄湖段时,乘客们惊喜地发现,曾经裸露的边坡已变成绵延数公里的生态花廊——这正是铁路部门实施线路绿化工程,将运输通道转化为生态走廊的生动实践。

春风又绿江南岸,轨道铿锵向未来。从百年前沪宁铁路的蒸汽轰鸣,到如今世界最密集的高铁网络,钢铁动脉始终与长三角的发展同频共振。当"赏花专列"载着欢声笑语穿行在水墨江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时速350公里的中国速度,更是14万平方公里热土上,1.5亿人民携手绘就的现代化新图景。这是流动中国的时代剪影,更是长三角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的铿锵足音。

(来源:中国网 作者:朱玉祥)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