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驰骋新丝路 共绘新图景(图)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作为中国与中亚、欧洲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截至3月15日,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进出境列车达4080列,同比增长3.02%。
中欧班列发车前货检员正在检查。邓川 摄
阿拉山口,这座昔日的边陲小镇,如今已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黄金门户,以钢铁动脉串联亚欧大陆,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壮阔征程中奏响开放强音。
钢铁动脉通亚欧,双向循环育新机。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以中欧班列为载体,架起横跨亚欧的“钢铁彩虹”。数据显示,2025年1月口岸过货量达153.3万吨,通达德国、波兰等21国。从新能源汽车疾驰西欧,到中亚棉田的春耕设备跨山越岭;从长三角的电子产品点亮丝路,到波兰乳制品返程充实中国市场,在“走出去”与“引进来”中,口岸带动新疆本地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集聚,同时促进中亚与欧洲的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商品互通,形成“双向赋能”的产业链闭环,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智慧通关破梗阻,制度创新立标杆。优化营商环境是解放生产力以及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更是彰显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作为“一带一路”核心枢纽,以智慧化升级打破传统口岸瓶颈。铁路综合查验场将海关查验与铁路运输作业物理隔离,破解了传统模式下货场拥堵、流程交叉的难题;首创“7×24小时”通关制,“即到即查、即办即走”模式,实现出入境列车通关“零等待”。“硬联通”与“软联通”的双向奔赴,不仅为“中国制造”出海提速,更让沿线国家共享贸易便利化红利。
文明互鉴启新程,命运与共谱华章。奔驰的班列不仅承载货物,更传递文明对话的温度。从一条线发展成一个网,从昔日的小商品到现今高精尖产品出海,一列列中欧班列承载着各国的文化瑰宝在亚欧大陆上穿梭往来。在国内,成都、重庆等内陆城市依托班列变身开放前沿;在国外,中欧班列催生波兰罗兹产业园、德国杜伊斯堡物流枢纽,提高了就业率和人民生活水平。中欧班列的汽笛声里,不仅传递着商品与技术的流动,更激荡着文化共融、发展共享的时代交响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从戈壁驿站到国际枢纽,阿拉山口的蜕变正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生动缩影。随着中欧班列轰鸣不息,这条横跨亚欧的钢铁丝路,正以共赢发展为笔墨,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画卷上续写驼铃新韵。
(来源:中国网 作者: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