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路适老服务看“中国式养老”的温暖变革
4月1日起,年满60周岁的常旅客会员乘坐旅客列车时将获得票面金额15倍的积分,也就是说,花费1000元乘坐火车,可获赠1.5万积分,兑换火车票时可抵150元使用。
3月18日,旅客正在排队上车。 许季摄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过上更有尊严、更幸福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4月1日,国铁集团推出的老年常旅客积分新政,将年满60周岁旅客的乘车积分从票面金额的5倍提升至15倍,这项看似简单的数字变化,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不仅是铁路服务的一次升级,更是中国应对老龄化挑战、构建适老型社会的创新实践,为银发经济发展开辟了充满温度的新路径。
在传统认知中,老年群体常被贴上“保守”“节俭”的标签,但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年消费规模已突破7万亿元,其中旅游消费占比逐年攀升。铁路部门精准捕捉到这一趋势,通过积分倍数提升、优先下铺配售、银发专列开行等举措,系统破解了老年人“心疼钞票不愿出行”“不会线上购票”“体力不足难登中铺”等现实痛点。以积分兑换为例,一位花费1000元出行的老人可获赠1.5万积分,相当于获得150元消费券,这种越出行越实惠的激励机制,巧妙地将刚性需求转化为持续消费动力。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铁路适老服务重构了老年人的社会角色认知。当12306客户端推出大字体“敬老版”时,传递的是“数字时代不落下任何人”的包容;当车站设置爱心通道、提供引导帮扶时,彰显的是“步履蹒跚仍可畅行无阻”的尊严。这些细节不仅体现的是公共服务从标准化向人性化的跃升,更在于其示范意义,为其他领域适老化改造提供了方法论。
站在银发经济崛起的时代潮头,铁路适老服务犹如一面多棱镜,既折射出老有所养向老有所享的观念转变,也映照着人口压力化为长寿红利的发展智慧。当更多行业读懂铁轨上这些温暖变革背后的密码——用制度创新释放消费潜能,以人文关怀重塑服务价值,我们终将见证:每个老去的身影,都能在时代列车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这趟开往春天的银发专列,正载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温暖承诺,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中国网 作者:马铭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