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铁路运力与服务齐飞,发展共民生一色
2024年1至2月,中国铁路在春运大考中成绩斐然,旅客发送量达7.26亿人次,同比增长4.7%,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这一傲人数据,是铁路部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见证,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彰显,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稳步前行的有力注脚。透过春运这扇窗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数字的攀升,更是中国铁路服务国家战略、造福百姓生活的责任担当与创新突破。
科学调度,运力资源精准匹配。今年春运期间,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旅游流相互交织,形成汹涌客流。铁路部门依托2024年新开通的线路、车站和动车组装备,日均开行列车11605列,同比增长8.7%。他们提前研判客流趋势,以“一日一图”的科学调度策略,实现了运力资源的精准配置,让列车在广袤大地上有序穿梭,编织起一张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同时,公益性“慢火车”和“乡村振兴”列车持续开行,为偏远地区架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尽显“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民生温度。
服务升级,科技人文深度融合。在运力大幅提升的同时,铁路服务品质也实现了质的飞跃。铁路12306新增“自动提交购票订单”功能,设立学生务工人员预约购票专区,让购票变得轻松便捷;全国120个车站实现便捷换乘,32个车站推行地铁免安检,89个车站提供互联网订餐服务,细节之处尽显贴心。“静音车厢”服务拓展至99列动车组列车,这既是对旅客差异化需求的尊重,也是对公共空间文明的积极探索。这些创新服务举措,将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让旅客的出行体验从“走得了”迈向“走得好”。
内外联通,经济发展动力强劲。铁路春运的繁荣,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一扇重要窗口。7.26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不仅承载着家庭团聚的温暖,更涌动着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务工人员返岗专列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旅游专列带动沿线消费市场升温,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常态化运行,紧密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广深港高铁跨境旅客同比增长10.3%,中老铁路跨境旅客增幅达57.9%,中蒙、中俄国际列车持续畅通,彰显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加速度,铁路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人文交流的“钢铁纽带”。
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国铁集团统筹规划,地方政府协同配合,数百万铁路职工坚守奉献,共同铸就世界领先的铁路网络。面对春运超大客流,铁路部门提前谋划、动态调整,以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技创新手段,保障旅客平安、有序、温馨出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科技力量与为民初心同频共振,国家战略与百姓期盼紧密相连,就能汇聚起无穷的发展动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铁路必将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高效的网络、更加开放的姿态,助力亿万人民奔赴美好生活,在交通强国的壮阔征程中续写辉煌篇章。
(来源:中国网 作者:柏旖旎 周俊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