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潘渺青:雨中钢轨“听诊师”

2025-02-25 10:0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月21日清晨,绵绵细雨,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萍乡工务段探伤车间新余探伤工区的8名职工身着雨衣整齐列队,准备对沪昆线新余站线路、岔区钢轨进行探伤检查。


2025年2月21日南昌局萍乡工务段新余探伤工区潘渺青和工友在雨中探伤。李盛 摄

“‘天窗’命令已下达,可以上道作业。”8时10分,随着班长潘渺青的一声令下,现场防护员迅速到达预定位置,工友们将探伤仪器稳稳地抬上线路。

探伤仪发出“滴滴滴”的响声,探伤作业正式展开。潘渺青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推着仪器缓缓前行。他紧盯显示屏幕上的数值变化,敏锐捕捉任何一个异常波形。


2025年2月21日南昌局萍乡工务段新余探伤工区潘渺青和工友在雨中作业。李盛 摄

经过多年实践,他们摸索出“接头站、小腰慢、大腰匀速探”的探伤经验,每一步都走得谨慎、听得认真、看得仔细。作为一名有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无论是常规探伤仪难以触及的盲区,还是那些隐藏在道岔、翼轨、尖轨中的细微伤痕,都逃不过潘师傅的法眼。

9时25分,雨淅淅沥沥地下,不断击打着雨衣和探伤仪。来到构造更为复杂的道岔部位,潘渺青放慢了脚步,神情愈发专注。“前面就是尖轨部位了,是探伤仪器的盲区,把通用探伤仪给我。”潘渺青戴上手套,弯腰蹲下,在轨面、轨腰及轨底涂抹专用油。“用手涂更均匀,这样探测仪器探测就更准确。”说完,他便捏紧探头,在钢轨上来回滑动,随着探头移动,他的眼睛在显示屏和探头间来回巡视,为钢轨全方位“把脉问诊”。


2025年2月21日南昌局萍乡工务段新余探伤工区潘渺青探伤特写。李盛 摄

“探伤数据是铁轨的‘体检报告’,差个小数点都不行。”每探完一处钢轨,潘师傅都会从怀中掏出记录本,他甩了甩笔杆上的雨珠,将刚刚测得的数据工整地记录在册。

10时10分,钢轨探伤任务结束,探伤仪“嘀嘀”的提示音归于沉寂,大家收拾好材料机具,有序撤出线路。


2025年2月21日南昌局萍乡工务段新余探伤工区在雨中探伤。李盛 摄

35年来,潘渺青成功“排雷”12颗。其研究出SC325可动心道岔翼轨踏面及翼轨底切削部位独特的检测方式,研制出针对贝尔合金钢道岔切削部位横向裂纹的检测工艺,填补了这项技术空白。他不仅自己技术过硬,还非常注重传承。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年轻的探伤工迅速成长,他带出来的徒弟们,个个都成为了探伤技术能手。

“我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时常因为工作缺少对她的陪伴,但她一直都是我的骄傲。”谈及女儿,潘渺青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她初中时还为我写过作文呢,去年考上了一所好学校。”


2025年2月21日南昌局萍乡工务段新余探伤工区在雨中探伤扫查。李盛 摄

2023年,他荣获南昌局集团公司工务系统探伤工生产量化第一名,为表彰其在钢轨探伤领域的突出贡献,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其“火车头奖章”。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盛)


2025年2月21日南昌局萍乡工务段新余探伤工区潘渺青和工友在雨中探伤。李盛 摄



2025年2月21日南昌局萍乡工务段新余探伤工区潘渺青和工友在雨中作业。李盛 摄



2025年2月21日南昌局萍乡工务段新余探伤工区潘渺青探伤特写。李盛 摄



2025年2月21日南昌局萍乡工务段新余探伤工区在雨中探伤。李盛 摄



2025年2月21日南昌局萍乡工务段新余探伤工区在雨中探伤扫查。李盛 摄


潘渺青:雨中钢轨“听诊师”

2月21日清晨,绵绵细雨,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萍乡工务段探伤车间新余探伤工区的8名职工身着雨衣整齐列队,准备对沪昆线新余站线路、岔区钢轨进行探伤检查。

“‘天窗’命令已下达,可以上道作业。”8时10分,随着班长潘渺青的一声令下,现场防护员迅速到达预定位置工友们将探伤仪器稳稳地抬上线路。

探伤仪发出“滴滴滴”的响声,探伤作业正式展开。潘渺青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推着仪器缓缓前行。他紧盯显示屏幕上的数值变化,敏锐捕捉任何一个异常波形。

经过多年实践,他们摸索出接头站、小腰慢、大腰匀速探”的探伤经验,每一步都走得谨慎、听得认真、看得仔细。作为一名有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无论是常规探伤仪难以触及的盲区,还是那些隐藏在道岔、翼轨、尖轨中的细微伤痕,都逃不过潘师傅的法眼。

9时25分,雨淅淅沥沥地下,不断击打着雨衣和探伤仪。来到构造更为复杂道岔部位,潘渺青放慢了脚步,神情愈发专注。“前面就是尖轨部位了,是探伤仪器的盲区,把通用探伤仪给我。”潘渺青手套,弯腰蹲下,在轨面、轨腰及轨底涂抹专用油用手涂更均匀,这样探测仪器探测就更准确。完,他便捏紧探头,在钢轨上来回滑动,随着探头移动,他的眼睛在显示屏和探头间来回巡视,为钢轨全方位“把脉问诊”。

探伤数据是铁轨的体检报告’,差个小数点都不行。”每探完一处钢轨,潘师傅都会从怀中掏出记录本,他甩了甩笔杆上的雨珠,将刚刚测得的数据工整地记录在册。

10时10分,钢轨探伤任务结束,探伤仪嘀嘀的提示音归于沉寂,大家收拾好材料机具,有序撤出线路。

35年来,潘渺青成功“排雷”12颗。其研究出SC325可动心道岔翼轨踏面及翼轨底切削部位独特的检测方式,研制出针对贝尔合金钢道岔切削部位横向裂纹的检测工艺,填补了这项技术空白。他不仅自己技术过硬,还非常注重传承。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年轻的探伤工迅速成长,他带出来的徒弟们,个个都成为了探伤技术能手。

“我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时常因为工作缺少对她的陪伴,但她一直都是我的骄傲。”谈及女儿,潘渺青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她初中时还为我写过作文呢,去年考上了一所好学校。”

2023年,他荣获南昌局集团公司工务系统探伤工生产量化第一名,为表彰其在钢轨探伤领域的突出贡献,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其“火车头奖章”。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盛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