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春运终章,他们用心镌刻最后的“守护”

2025-02-20 10:0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月19日,清晨6点,天还未亮,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肇庆车务段湛江西站的站台上已亮起星星点点的光。春运期间,北风裹挟着归乡人的焦灼与期待,三位“老将”穿梭在人群中,用最后一年春运的坚守,为职业生涯镌刻圆满句号。

黄自然:站台的“时间指挥官”

“C6961次列车即将进站,请旅客保持安全距离!”60岁的黄自然手持喇叭,在5号站台来回巡视。他像一台精密的人形时钟——普速列车发车前15分钟宣传列车车次、车厢位置,10分钟提醒旅客注意脚下安全,5分钟确认旅客乘降作业完毕,3分钟举起电台与列车长、司机交接。

黄自然18岁入伍,2023年从行车转岗客运。42年间,黄自然亲眼见证了铁路技术的重大变革。从人工制票到微机制票,从人工售票到刷脸、刷身份证进出车站,从普速列车到高铁的飞速发展……每一次变革都让他深感震撼,也激发了他不断学习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知识的热情。

“铁路讲究的就是一个‘学’字。”因此从行车转岗客运后,他不断学习新设备和新知识来适应新岗位。一年间,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谁拖着行李跑得踉跄,谁的孩子被挤散了,他总能第一时间冲上前。

检票口的闸机前,他伸手帮一位老人刷身份证,又转身叮嘱年轻同事:“春运闸机容易使用频率高,得随时盯着。”

今年3月退休的他,一句时常挂在嘴边的“安全,是给旅客最好的告别礼。”深深印在班组同事的脑海里。

姜铁湘:实名制的“温暖守护者”

“女士,您的粉色行李箱请上二楼服务台领取。”在进站口实名制处,6月即将退休的姜铁湘对着电台快速应答。

实名制,旅客的安全第一关,每天都会有寻找遗失物品、重点旅客服务寻求等各种咨询。

“老姜总会不厌其烦,耐心解答旅客的疑惑。”客运值班员彭梅娟夸赞道。“毕竟我们在实名制,就是旅客首问首诉负责人,我们当然要对旅客负责。”姜铁湘扶了扶老花镜说道。

在日常工作中,他总是把微笑挂在脸上,从不计较多干少干,还总是说:“干一行,爱一行,要让旅客在列车上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舒心。”老姜同志用真情的汗水、笑容展示了他那爱岗敬业的情怀。

春运首日,他帮助17名旅客找回物品,378名旅客解答困惑,嗓子早已沙哑。

送完最后一名旅客进站时,他摸着褪色的工作证笑道:“以前总嫌找东西麻烦,最后一年春运了,倒想把这份‘麻烦’刻进记忆里。”

昌毓光:实名制的“安全守门人”

“身份证没磁了?别急,跟我走人工通道。”在进站口,昌毓光将旅客的证件号码一一输入电脑进行身份核验。

9月即将退休的他,仍坚持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岗,8台进站闸机一一巡查。“有些老年人第一次坐车,有些旅客证件过期,要多问一句,不能怕麻烦。”他说这话时,眼角皱纹随笑容舒展,像站台上蜿蜒的铁轨。  

有旅客用手机刷码失败,他手把手教对方操作,末了不忘叮嘱:“下次记得提前检查证件哦。”

在铁路工作44年,昌毓光深感铁路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春节期间,他坚守旅客服务的“第一道关卡”,为旅客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出行环境。

他总是那么细心,把旅客的一举一动放在心上。“安检,现在过去一位身着红色棉袄的老奶奶,腿脚不太灵敏,请多加留意,引导走直梯。”“检票口,有位旅客乘坐C6924次列车,带着两小孩,行李较多,麻烦等会让他们提前检票上车。”无论大事小事,在昌毓光看来,只要关乎旅客的安全与便利,他都会用心用情地去做。

“干了一辈子,最后这段路更要走稳当。”凌晨送完最后一趟车、送完最后一位旅客、刷完最后一张证件时,三人不约而同地拍了拍制服上的路徽。站台灯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与铁轨一同延伸向远方,那里有万家灯火,也有他们用一生守护的归途。  

在高铁飞驰的时代,老铁路人的“慢功夫”依然滚烫。他们用最后一班岗的温度,让“到站”与“出发”同样充满温暖。

(来源:中国网 作者:马清风 苏子琪)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