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渝怀线上的"铿锵玫瑰":春运幕后的女指挥官

2025-02-17 16:1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4402次鱼嘴站两道出站信号已就绪,两道通过!”2025年2月17日,春运第35天凌晨3点,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涪陵车务段鱼嘴站的运转室内灯火通明,电话铃声此起彼伏。“24402次鱼嘴站两道出站信号好了,两道通过!”何艳清亮而坚定的联控声响起。这位身材高挑、有着一双明亮大眼睛的西北姑娘,眼神中满是专注与坚毅,全神贯注地指挥着一列列“钢铁驼队”,它们承载着“一带一路”的使命,往来穿梭。


2025年2月14日,鱼嘴站车站值班员何艳正与调车组人员执行作业联控。金圣东 摄

鱼嘴站,作为中欧班列(成渝)、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的“三栖节点”,在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日均处理国际班列装卸量高达10000余吨,繁忙程度可见一斑。而何艳值守的调度台,更是站内10条到发线、5条货物线的“神经中枢”。每个班次,她都要完成上百余次标准联控。每一个指令的精准发出,每一次操作的规范执行,都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安全运行和货物的顺畅运输。


2025年2月15日,鱼嘴站车站值班员何艳正在与班组职工传达调车计划。金圣东 摄

2019年,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的何艳,怀着对铁路事业的无限热爱,毅然来到重庆,成为了涪陵车务段首位女行车人员。初来乍到,她便遭遇了两大难题:一是语言关,重庆方言对这个甘肃姑娘来说如同外语,沟通极为不便;二是专业关,实际工作中的操作与理论知识,和书本上学到的有很大差距。

但何艳没有被困难吓倒。为了攻克方言障碍,她自创了“方言对照表”,把“车机联控”等专业术语与重庆方言一一双向标注,一有空就拿出来背诵学习。


2025年2月17日,鱼嘴站车站值班员何艳正在进行确认铁路信号联锁设备。金圣东 摄

时光飞逝,四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这四年里,何艳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磨炼。她从一个对方言完全陌生的“小白”,成长为能熟练说出“幺道进路准备好了”的方言能手;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成长为在2023年成为1171公里渝怀线上首位女值班员。她的每一步成长,都饱含着无数的汗水与努力。

今年的春运,对何艳和她的班组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然而,他们凭借出色的表现,取得了三项优异成果:接发列车1500余列,兑现率达到100%;完成700余钩调车作业,实现了“零违章”;安全正点始发国际班列30余列,同比提升了18% 。

面对南货场扩建后多方向接发车的新挑战,何艳没有丝毫退缩。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她创新推出了“三维预判法”:提前6小时仔细核对施工计划,确保施工不会影响列车运行;提前4小时模拟进路排列,规划出最优行车路线;提前2小时认真确认设备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这一方法的实施,让非正常处置效率提升了40%,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陈瑜主任教会我,安全不是守出来的,是创出来的。”何艳一直将前辈的这句话铭记于心。她不仅对“路企直通运输”理念进行了升级,还总结出了自己的“三多工作法”——多问需求、多看细节、多说预案。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已有多名业务骨干脱颖而出,所在班组更是连续多年获评“五星级标准化岗位”。

在男性占比高达92%的行车领域,何艳宛如一朵绽放的“信号玫瑰”,以“绣花功夫”织就了一张严密的运输安全网。她案头的《行规》批注本上,写满了五种颜色的笔记,凝聚着她对不同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当被问到职业理想时,何艳望着窗外穿梭的班列,脸上洋溢着憧憬的笑容。她笑着说:“希望有一天,中欧班列的司机呼叫的是‘鱼嘴站何艳’,而不是‘某某值班员’。”这句简单的话语,流露出她对职业的热爱与追求。她不仅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也在悄然改变着铁路传统岗位的性别认知。

何艳,这朵绽放在调度台的“信号玫瑰”,将继续在渝怀线上散发她的光芒,为春运铁路运输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秋璇 金圣东 龚涵)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