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时评:中国高铁,让回家的路不再漫长(图)

2025-01-15 11:3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郁达夫在《还乡记》中详细记述了1923年7月他从上海回老家富阳的过程。早上8点50分,他从上海北站登上开往杭州的火车,一路上经过徐家汇、梵王渡、莘庄、松江、嘉兴驿、临平、笕桥、艮山门,直到傍晚才到达杭州城,当晚在杭州的一家旅馆住了下来。第二天上午,他又步行到码头搭乘开往富阳的轮船,等船到了富阳已是掌灯的时候。

一列复兴号列车奔驰在京沪高铁线路上。范璟珩 摄

当年,从上海到浙江富阳,郁达夫先生一路上紧赶快走,还耗费了2天时间。如果他回到今天,这段旅程需要多长时间呢?1小时30分。

是的,仅仅需要1个半小时。地理上的长度并未改变,时空的距离却被大幅压缩。这一切,得益于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的中国高铁。短短18年,中国高铁成为贴地飞行的中国奇迹。

2018年12月25日,杭黄高铁开通运营,并与沪昆高铁在杭州东站相连接,美丽的富阳从此迈入高铁时代。如果达夫先生买一张从上海到富阳的高铁车票,可省去许多的舟车劳顿。试想,他又会在散文中如何记述这一经历呢?

时间闪回到100多年前,那时的中国地无寸铁、交通落后,而远在地球西面的国家不但有了铁路,而且还有了电灯、电报、电影。

1909年,由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开通运营,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铁路。然而,政府的守旧,国力的衰败,中国铁路在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缓慢,修建的铁路线屈指可数,机车也都是外国人制造的蒸汽机车,速度与马车有的一比。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充分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开始大规模修建铁路。成渝、陇海、兰新、宝成、成昆、南昆等铁路相继建成,机车也开始自己生产。

随着国力的增强,经济的繁荣,铁路也在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后,神州大地春潮涌动,铁路建设也在突飞猛进,京哈、京广、京九、胶济、广深、青藏等铁路相继建成,速度比蒸汽机车快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也陆续投入运营。同时,一大批既有铁路线也实现了电气化改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有了更高要求,时速160公里的火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为此,铁路部门于2004年推出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路网骨架初步形成。铁路技术装备也在快速升级,经过铁路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2007年4月18日,时速200公里的电力动车组正式上线运营,自此,中国迈入高铁时代。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初的“四纵四横”规划已不能满足新形势新要求下的发展需要,为此,铁路部门于2016年7月又提出了构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的设想,进一步完善高速铁路网布局,提高运输效率,缓解结构性矛盾。

与此同时,铁路部门也加紧了新型动车组的研发,以满足中长期高速铁路主通道规划需要。2017年6月26日,时速300公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上线运营,并于同年9月实现了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跨越,标志着中国高铁迈出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的高铁从当初的引进到如今的领跑,时速从200公里跃升到350公里,发展速度可谓惊人。2024年12月29日,时速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意味着中国高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世界领跑优势持续巩固。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铁路网已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铁大国。根据规划,到203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预计达到18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6万公里左右。

今天,一张以高铁织就的大网正在中华大地铺展开来,一列列动车宛若一条条游龙穿梭于城市走廊间,勾画出一幅振兴发展的动人图景。中国高铁以其良好的性能和服务品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成为了人们旅游、探亲、商务首选的交通工具。

时下,春运大幕已然拉开,在这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中,中国高铁又将担当城市“摆渡人”,它以其安全、舒适、便捷、快速来完成这一重大使命,让每一个游子回家的路不再遥远漫长。

(来源:中国网 作者:殷明)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