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春运“蓄势待发”,温馨“呵护”归途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春运从1月14日开始到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在春运这场年度大迁徙中,自驾出行稳居主体地位,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将刷新纪录,这无疑对春运的组织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值得称赞的是,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国铁集团集中投用新造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不仅提升了运输能力,更为旅客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民航局则通过加班、调换大机型执飞等方式,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运力供给,确保旅客能够顺利出行……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交通部门对春运工作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他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实际行动为旅客的归途保驾护航。
在此基础上,各部门以人为本,用心用情做好春运服务。12306持续优化系统功能,让购票更加便捷;全国主要客运车站设置绿色通道、母婴候车室和车站医疗点,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贴心的服务举措,让旅客在旅途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同时,公路交通、铁路、民航等各部门也加强了协作配合,共同营造了一个安全、有序、和谐的出行环境。以旅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仅提升了客货流通效率,更让旅客在往返途中处处可见欢快幸福的笑脸。
科技助力,春运服务再升级。在春运这场大考中,科技的力量不容忽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在春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交通部门能够更精准地预测客流需求,合理安排运力;智能导航、在线购票等服务的普及,让旅客能够更便捷地规划行程、购买车票。科技的应用,提高了春运的组织效率,更为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多方合力,共筑安全防线。春运的安全是重中之重。为了确保旅客的出行安全,公安部门强化了安全隐患排查,严禁不合格的车辆、不合格的驾驶人参加春运;气象部门及时提供适时预报服务,为交通部门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应急部门则细化了各项应对准备,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此外,充电设施的全覆盖也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了便利,减少了因电量不足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多方合力的举措,共同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为旅客的平安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明出行,共绘绚丽动景。春运,不仅是一场人口流动的盛宴,更是一场文明出行的展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权益,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出行的理念。开车出行不插队、购票换乘守秩序、用餐不浪费、不乱抛垃圾……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能够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绘就“流动中国”的绚丽动景。让我们携手共进,用心用情服务与自觉文明出行“双向奔赴”,共同书写春运新篇章。
(来源:中国网 作者:苗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