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路网编织发展经纬,速度驱动繁荣引擎
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6.2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8万公里,稳居全球首位。中国高铁网络的扩展,显著提升了区域间的连接性和可达性,促进了人口流动与区域融合;铁路高效的运输能力有效缓解了春运等高峰期的客货运输压力,并为沿线地区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大规模的铁路投资和新线路的开通,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增长,也促进了物流效率的提升和“公转铁”的绿色转型。
交通动脉织密民生锦绣。高铁网络的迅速扩展,犹如银线穿梭大地,编织出一幅幅连接城乡、促进交流的社会锦绣图。新线路的开通,如川青铁路和集宁至大同至原平高铁,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提升了人们的出行效率,让旅途不再漫长,为铁路沿线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书写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和谐篇章。
物流动脉畅流财富之河。铁路建设的大规模投入,犹如点石成金的魔法棒,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国铁集团积极推进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铁路项目,新开工17个项目,成功让包括杭州至义乌至温州高铁在内的42个项目投入运营,这些成就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增强了区域间的经济互动,特别是为偏远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繁荣的和谐共生。货运量质齐升,更是高铁里程增长带来的另一重要成果。2024年,国家铁路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39.9亿吨,连续8年实现增长。铁路作为绿色交通方式,在减少公路运输压力的同时,促进了“公转铁”的转变,降低了碳排放,支持了国家的绿色发展目标,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仿佛描绘出了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文化纽带搭起传承桥梁。随着铁路运营里程的增长,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高铁线路的延伸,犹如一条条无形的文化纽带,连接了更多的城市和地区,使得不同地域的文化得以广泛交流与交融。新建或扩建的线路往往经过历史悠久的地方,如九寨沟等地,游客可以更加方便地到达这些景点,体验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推广,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旅游列车数量的增加,以及对普速站车服务设施的逐步改善,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到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而激发了公众对于本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的交相辉映,谱写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华章。
中国高铁里程的不断增长,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正如古谚所云:“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高铁建设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努力积累的结果。在未来,随着更多铁路项目的实施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高铁将继续领跑世界,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用钢铁般的意志和速度,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来源:中国网 作者:姚韫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