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8.9亿!“一体化”再增“强脉动”
铁路“大客流”,风起长三角。日前,来自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的消息,2024年,长三角铁路用好高铁新线通道能力,发挥管内铁路成网优势,精准匹配运能,年发送旅客8.9亿人次,较2023年年旅客发送量增长超一成,创年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全年旅客发送量达到8.9亿人次,较2023年增长超一成,辉煌成就的背后,是长三角对高铁新线通道能力的充分利用,以及铁路成网优势的发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亮眼成绩单”见证我国铁路运输的强大实力,也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长三角高铁新线相继开通,城市间时空距离缩短。2024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加快推进,池黄、杭温、宣绩、沪苏湖等四条高铁相继开通运营。一条条高铁线路的开通,不仅完善了长三角地区的高铁网络,更促进了沪苏浙皖四地的深度互联互通。如今,长三角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越来越“近”,各地间基本实现3小时内通达。便捷的交通条件,极大地促进了人员、物资、信息的流动,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例如,沪苏湖高铁的开通,使得上海、苏州、湖州等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三角精准匹配运能,满足市场需求。在运输组织上,长三角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路网能力。通过细分客流、动态配置运能,确保“以能定量”、精准开车。2024年,长三角先后4次优化调整列车运行图,累计实施运能调整计划数千个,平均每周调整运力数十次。灵活的运输组织方式,提高的是铁路运输的效率,也满足了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特别是高铁“一日一图”的编制,根据客流变化安排日常、周末、高峰图3套运行方案,紧盯客流,按需开车。精准的运能匹配,使得列车开行更加贴近客流规律,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服务质量。
长三角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近年来,长三角在铁路服务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铁路畅行码覆盖所有动车组列车,为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票、乘车服务。长三角管内19座车站实现便捷换乘,9座车站实行铁路到达旅客乘坐地铁单向免安检,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效率。又如,“静音车厢”服务拓展至多列动车组列车,为旅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22座车站提供互联网订餐服务,满足了旅客多样化的餐饮需求。创新服务“上新”更“上心”,不仅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也展现了长三角在铁路服务质量方面的不断提升。
长三角优化车站设施,提高旅客候乘效率。为了提高旅客的候乘效率,长三角还对“旅客进出站效率”等客运服务项点进行了专项破题。截至2024年底,已打造数百座“验检合一”、“售服合一”、“进出合一”车站。这些车站设施的优化,使得旅客在进出站时更加便捷、高效。再如,长三角还优化了管内所有客运车站的进出站流线,提高了旅客的候乘效率……一系列举措,体现的是长三角对旅客需求的深入了解和关注,也展现了其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长三角铁路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体验,也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不久的将来,长三角铁路将成为更加智能化、绿色化、人性化的现代交通体系,为旅客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未来。
(来源:中国网 作者:白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