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时评:百年京张焕新生,智能高铁再领航

2024-12-23 11:0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4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即将迎来通车五周年的重要时刻。115年前,京张铁路在詹天佑先生的主持下建成通车,它是真正意义上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自己设计、自己建成通车、自己管理的铁路,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断言。而在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作为全球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它不仅承载着百年京张铁路的历史使命,更是在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下,成为全球高铁领域的技术标杆,实现了运输能力与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詹天佑雕像,京张铁路的主持建造者。李昂 摄

于清河站之隅,智享出行新篇。清河站作为京张高铁的智能枢纽,持续深耕智能设备的落地应用,致力于为旅客营造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自助查询机、智能指路牌等设备引人注目,而候车大厅内的环境监控系统则通过智能化手段实时调节温湿度,优化候车体验。此外,“智慧大脑”作为客运生产指挥中心的核心系统,通过整合客票、调度、动车三大系统的数据,精准处理客运作业与应急管理任务,极大提升了车站的运营效率。智能化让服务更加细致、贴心,为旅客提供了更好的出行体验。

在动车所之域,智启检修华章。伴随京张高铁运营里程的延展与车次的递增,北京北动车所的检修任务量呈现出大幅攀升之势。从最初的13组动车组扩充至31组,工作量翻倍增长之际,智能检修系统的引入为高质量、高效率作业筑牢根基。车机检修机器人、360°全车检测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动车组一级检修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2小时,效率提升47.9%。此外,动车所还实现了“设备为主、人工为辅”的智能化检修模式,通过数据驱动优化工作流程,既提升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也显著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五年来,这些“高铁医生”用智慧和科技保障了京张高铁的平稳运行。

于北斗护佑下,智筑安全堡垒。安全乃高铁运营的关键命脉,京张高铁借助北斗导航和5G通讯技术精心构筑起完备的作业安全防护体系。在铁路检修领域,北京通信段首创的“四屏幕防护法”结合厘米级定位技术,对上线作业人员的实时位置进行精准监控,确保了作业过程的安全性。以往,作业人员的安全依靠人工防控,存在响应滞后和隐患遗漏的风险。如今,通过技防与人防的结合,安全监护人员不仅能在大屏幕上直观查看作业状态,还能基于高精度数据提前预警潜在风险,有效规避危险。智能防护系统的落地,为京张高铁高效、安全的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年来,京张高铁以智能化为核心,深入推进服务、运营、检修、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升级,从清河站的智慧服务到动车所的高效检修,再到北斗技术的安全防护,处处彰显出中国高铁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优势,也为中国铁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来源:中国网 作者:刘轩萌 庄朴)

【责任编辑:郭旭】
无障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