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民:质量“准星”时刻瞄准安全“靶心”
在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车辆段质检验收科,有这样一位验收员——吴福民,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专业素养,成为了保障铁路客车安全运行的重要防线。数载春秋,吴福民坚守岗位,将“保车辆安全运行,让旅客平安出行”的誓言化作行动,铸就了一座不可逾越的质量安全屏障。
2024年10月30日,吴福民在检查车辆油压减震器。李全明 摄
面对复杂的客车检修任务,吴福民从未懈怠,坚持自我“约法三章”:绝不放松业务学习、绝不放松安全要求、绝不降低质量标准。他时刻对焦客车质量“准星”,瞄准客车安全“靶心”,当好质量安全“守门员”。
不懈追求业务精进、永不妥协于安全标准、严守质量红线。每一次车辆段修,无论是车体钢结构、走行部还是制动装置,乃至细微至车钩装置与整车落成,他都亲自督阵,精准把控每一道工序,如同资深狙击手一般,锁定质量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2024年10月30日,吴福民在检查车辆走行部。李全明 摄
今年十月的一个寻常日子里,吴福民在验收一辆25T型客车时,凭借多年练就的一双“金睛火眼”,发现制动主管漏泄达到3kpa/min的内控标准,随后通知质检员和工作者处理漏泄故障。质检员和作业者多次检查后,所有接头均未发现漏点,在漏泄量未超内控标准的前提下,工作者认为只是单纯的风压波动。但是吴福民态度坚决,要求必须排除故障,工作者召集制动组三、四个人一阵忙活,查找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在一个弯头外弯处,看到查漏剂冒出小泡泡,原来是一个约0.1mm大小的砂眼。随后更换故障弯头,成功避免了一场潜在风险。事后,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将其转化为了宝贵的现场教学素材,传授给同事们如何精准辨识漏泄迹象,促使整个团队质量控制水平跃升。
吴福民深知,“看得准”只是一方面,更需致力于完善标准,规范作业流程。他觉察到金属制动软管存在装车后与其他零部件或两端接头之间安全距离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认真查阅客车各级检修规程,标准均不完善。如何防止金属制动软管磨碰?如何保证动静态管控?安全距离是关键!他抱着“完善标准、规范作业”的严谨态度,根据客车车辆结构及各车型技术参数,充分考虑客车弹簧衰弱、动态运行等因素,提出可靠的安全距离限度。
2024年10月30日,吴福民在进行客车制动性能试验。李全明 摄
吴福民并不满足自己“看得准”的本事,工作之余注重学习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完善标准、规范作业提供“最优解”。他的验收故障记录表独具“个人风格”,那就是故障备注的“三对三查”,把定期“对规对标”转化为日常“对规对标”。立足质量验收,既严格执行标准从“本本”出发,也善于发现标准的不足而不唯“本本论”。
在多年的铁路客车质量验收工作中,吴福民严格履职,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多次荣获福州车辆段优秀共产党员、段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谈到荣誉,他只是淡然说道:“车辆安全运行,旅客平安出行,就是我最大的荣誉”这不,一列列旅客列车安全地奔驰在万里铁道线上,吴福民继续在福州车辆段检修车库里忙碌着……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杨光)